【訓練的全知讀者視角】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7 月 19 日

金獨子是個上班族,不起眼、沒背景,人生最大的興趣就是每天追一部冷門小說:《在滅亡的世界中存活的三種方法》。這部小說連載了十年,已經沒什麼人在看,只有金獨子還堅持看到最後一章。他幾乎把故事裡每一場戰鬥、每一個人物背景、每一個轉折細節都記在腦海裡。
那天,他照常擠著地鐵,手機螢幕上正顯示小說的最終章。看完最後一段,,整個世界變了。車廂亮起紅色警示燈,地鐵突然停住,空中浮現出一排字:「副本生成成功。第一個任務:在10分鐘內擊殺一個生命體,否則全員死亡。」小說裡的末日降臨了。人們慌張逃竄,接連被看不見的力量撕裂、抹除。而金獨子,像唯一清醒的人站在混亂中。他知道這是什麼劇情、誰會出現、哪個角色不能信、下一步該怎麼活下去。
他不是最強的角色,不是能一人對抗怪物的主角,故事的主角另有他人,但他有別人沒有的優勢——他讀過劇本。他能預知任務邏輯、調整策略,他知道哪裡會出現補給、誰的背後會出賣隊友。他的「知識」成了他活下去、甚至扭轉局勢的最大武器。
我在讀的時候心裡忽然想到:這不就是我們在臨床/教學現場的角色嗎?我們不是主角,但我們知道哪裡有問題、什麼時候該出手、任務該怎麼分階段設定。治療師或教練就是「副本的設計者」,如果一昧的加強訓練或重複做一些無效的訓練,等於在給太難的副本,存活下來的人會變的很少。
在漫畫裡,世界被各個鬼怪操控,轉化成一場又一場生存的副本」。每個人都要完成任務,接受挑戰,而觀眾(小說中的「星座」)則在一旁觀看、贊助、評價。在我們的世界裡,那些副本就是訓練模組,而打怪就是功能性的動作挑戰。只是我們很少把這些挑戰,包裝成一個有劇情、有成就感的任務。
現在,我們可以這樣重新看待整體訓練設計:
【將漫畫中的元素帶入訓練現場轉化】
01- 副本 / 一個訓練模組(如:核心穩定模組、單腳控制模組)。
02- 打怪 / 單一或組合動作挑戰(如:單腳穩定、負重轉移)。
03- 星座觀眾 / 教練、治療師,甚至是自己觀察自己。
04- 劇情選擇 / 當下訓練策略的調整、自主選擇進階或休息。
05- 升級系統 / 完成階段任務後,解鎖新動作或使用新工具(壺鈴、滑盤等)。
可以把整個課程或治療流程,設計成一系列副本,每個副本聚焦一個主題(如穩定、移動、負重、反應)。而每個副本內,依據學員狀態,提供不同的「挑戰怪物」與選擇:
01- 降階策略:簡化條件、加入支撐點、降低動作速度。
02- 標準挑戰:穩定性與控制力兼具,具體動作挑戰。
升階副本:加強多任務干擾、動作組合複雜化、加入視覺/前庭干擾。
而在不同副本之間,也可以安排:
01- 小任務/補給站:如自我回饋測驗、動作重設練習、心率呼吸控制。
02- 突發事件:例如加入「模擬障礙物/意外反應」來觸發真實應變能力。
這些模組化設計,不只是讓訓練更豐富,也讓學員有「我在推進一段旅程」的真實參與感。
全知讀者視角的設定,是一個不是主角的人,卻因為掌握知識,設計出了活下去的方法。在教學現場,我們不一定要成為每一位學員的控制者,而應該像金獨子那樣,成為設計路徑的人。
====================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知識嗎?
立即預約【好朋友工坊】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