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4 月 12 日
—
你可能聽過一些復健診所會用的「電刺激儀器」,這類儀器的正式名稱叫做「神經肌肉電刺激」。主要功能,是透過電流直接刺激肌肉,來輔助肌力訓練,特別是針對受傷後肌肉無力,或無法主動正常出力的族群。
—
但是,傳統電刺激的效果,其實非常仰賴參數設定,如果設定不對,很可能就只是「皮膚麻麻的」或「肌肉抽動幾下」,真正的肌力訓練效果反而有限。如果要讓電刺激真的能幫助肌力增加,單純讓肌肉跳一下、抖一下是不夠的。研究發現,每次電刺激的持續時間至少要3到5秒,而且最好配合自主用力,讓肌肉進入「強直收縮」狀態。
—
什麼是強直收縮?簡單說,就是肌肉連續出力、不放鬆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訓練模式」。
聰明的台灣人,也可能想到市售的低周波按摩器可以達到這個效果嗎?答案是:非常難。因為市售低周波主要是為了放鬆,它的電刺激模式都是短促刺激或不連續刺激,很少有連續3到5秒的強直收縮模式。
—
再加上這些設備通常無法手動細調參數,所以想要用低周波來做肌力訓練,效果會非常有限。真正專業的神經肌肉電刺激,不只可以手動設定刺激時間和強度,還能搭配自主出力,甚至配合阻力運動,讓肌肉進入高強度訓練模式。
—
為什麼這麼做特別有效?這和「肌肉徵召順序」有關。一般自主收縮時,我們的肌肉是大腦下指令,神經會先動用小的動作單元(控制輕度或細緻動作),再啟動大的動作單元(控制大力量)。但是電刺激的原理完全相反,電刺激是直接刺激電阻較小的神經,結果反而會先啟動大的動作單元,最後才輪到小的。
—
這種「反向徵召」,其實是一種很有效的刺激肌肉策略。如果把「自主用力」和「電刺激」結合起來,就可以同時動員到所有動作單元,不論大力量還是小肌群,全都參與訓練,肌力提升效果更全面。
—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拿來應用在健身上,除了刺激時間之外,「頻率設定」也非常重要,這會直接影響到刺激到的肌肉纖維種類:• 低頻(20~40Hz):比較傾向刺激慢肌纖維,這類肌肉負責耐力型動作,例如長時間站立、走路。• 高頻(100~120Hz):比較傾向刺激快肌纖維,這類肌肉負責爆發力動作,例如跳躍、衝刺。
—
這也是為什麼市售低周波設備無法取代專業電刺激,因為大多數低周波的頻率範圍有限,無法精準調整,自然很難真正針對不同訓練目標來客製刺激模式。
如果你想要透過電刺激來輔助真正有效的肌力訓練,關鍵就是:
• 選擇可手動調整參數的專業設備
• 設定足夠的刺激時間(每次至少3-5秒)
• 配合自主出力或阻力運動
• 根據訓練目標,選對刺激頻率
====================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知識嗎?
立即預約【好朋友工坊】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