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 」背痛後 我還會有更多背痛嗎?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慢性下背痛非常常見,多數人常常會有疑問說到底他究竟會不會消失?慢性究竟指的是問題嚴重度還是時間問題?
以作者GaryWard本身受傷的經驗,當一個關節無法像之前一樣正常使用的時候,就會有其他關節開始出現代償動作。
下背剛好是在身體的中間,有可能就會因為上半身或下半身的問題造成下背需要代償。
Gary開始試著去了解到底慢性疼痛,
他發現要了解是用什麼樣的方式讓身體保持直立,
每個動作是怎麼由身體各個部分組成,動作是由習慣和行為相關,
過去受傷的狀況造成動作上的調適和改變,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習慣。
要了解下背痛要更以綜觀的方式去看,而不是只單純去處理「背」的部分。

背痛的人通常會幹嗎?

大家可能常聽到背痛的人要練臀肌,但臀肌無力是因為臀肌附著的骨骼和關節缺乏動作。
如果關節這些因素還是受限、習慣沒有改變的話,肌肉根本沒辦法有效地出力。
通常關節如果要能夠自由地活動,周邊關節的角度也必須要能夠自由地活動,
因此必須以全身為概念出發,而不是只有看單一關節。
舉例來說臀肌接點在骨盆和大腿骨,因為會受骨盆和髖關節角度的影響,
骨盆上方就是下背,因此也會影響到脊椎,這些骨頭活動度都會和下背疼痛有關。

身體排列的因素

身體的重心大約落在肚臍(腰椎第三節的位置)下方,大概就在第四和第五腰椎交接處,
如果身體的重心改變,沒有落在這個位置,靜止姿勢下的脊椎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身體支撐面(base of support)和重心(center of mass)的關係是有可能影響背痛。當為了要站立,身體必須將重心維持在支撐面上或裡面,
支撐面可以想像成在自然站姿下,用一條線把雙腳匡起來的區域。站立足壓分析就是在觀察身體重心的狀況,
主要分成三大方向去分析:前後、左右、旋轉像某側。想像重心落在腳前方,骨盆是不是自然往前,
自然就會影響下背。當關節是沒有受到限制,可以自由活動的時候,是不會有任何受壓迫和代償存在。
但若是這個平衡被破壞,自然會有問題產生。如果靜止狀態下的異常姿勢沒有調整,
重心沒有落在理想支撐面時,長期的問題有可能會無法解決。
如果一直在意長姿勢下去訓練脊椎穩定或者訓練核心,將是無法有效率解決背痛問題的。

一直穩定有用嗎?

Gary提到當越強調脊椎穩定的時候,站在力板上是越不穩定,然而當身體活動度改善,
站在力板上反而是更穩定。穩定(stable)和僵硬(rigid)是不一樣的概念,僵硬是身體很用力維持不動,
但穩定是能夠輕鬆維持靜止站立,而且可以輕鬆移動又不會失去平衡,要達到穩定狀況必須藉由關節系統重組。
在訓練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不可以為了要訓練核心和脊椎穩定而犧牲掉脊椎的活動度。
 
脊椎的六個方向活動度:前彎後仰、側彎向左和右、向左向右旋轉,讓脊椎擁有這幾個方向的活動度,
可以連結身體其他部位的活動潛力。脊椎活動健康可以藉由足部和下肢往上連結動作反映,
也可以藉由肩膀往下連結動作表現。

 姿勢與過去的歷史

當在探討如何處理疼痛的時候,要知道,身體的重心移動有兩種表現方式,
一種是遠離疼痛、另外一種就是往疼痛靠近。了解過去受傷的歷史,可以知道重心改變是否跟這些傷有關係。
上肢受傷有可能影響肋骨的位置,進而影響到骨盆的位置,也是有可能導致重心改變。
了解日常生活的姿勢也很重要,這些也都會往下影響到足部,要處理慢性疼痛,這些因素都必須考慮進去。
 
代償動作會造成兩件事:需要其他地方動作增加或者是減少。
對於那些動作減少的部分,必須再教育組織改善活動,
進而讓身體自我重組,並把壓力從疼痛點解除,減少疼痛。
 
 
原文:
https://findingcentre.co.uk/back-pain/?fbclid=IwAR1nXqKgsa9KlOnw4Wd3FmM5-C_9IN4AKDgHn1FNHzhs2uyTSFhbUKKgFT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