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2 年 4 月 10 日
作者背景:奧仲哲彌醫學博士,胸腔外科醫師,不喜歡運動,去健身房第十次把會員退掉。
—
肺臟只要出了六成以上的問題並無法完全復原,但鍛鍊呼吸肌與訓練呼吸法可以讓呼吸變的更加順暢,作者提出了一個測試「肺年齡」的方法,就是把紙揉成球狀,並且放在嘴巴高度,此時手和嘴的距離大約為20公分,接著一口氣吹出去。
—
如果吹了兩公尺以上代表肺年齡大約為30~40歲,大約一公尺為60歲,如果小於五十公分就要去醫院檢查肺臟機能,以上測試就是利用一秒率,也就是一秒內可以吐出多少空氣作為判斷標準,因此吐氣一定是優先於吸氣的,吐的夠多進來肺部的空氣也才會更多。
—
作者整理了幾個呼吸方式,
在站姿方面基本上就是要身體排列正常,
例如肩膀不要左右高低,駝背,
身體過度前傾等老生長談的姿勢。
—
在坐姿方面則與 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
劉奕辰博士講的全呼吸很像,一手放在胸口,一手放在腹部要看看是否有沒有處在同一直線上,差別在於劉博士講的是動態的,而奧仲博士講的是靜態坐姿。
—
當吞嚥與呼吸力量變弱時,作者推薦了一個橫笛呼吸法,就是把嘴巴輕輕橫向伸展然後嘴巴吐氣接著用鼻子吸氣。
橫隔膜呼吸法,輕鬆坐著,吐氣七到八秒接著吸氣五秒。
抱球姿勢呼吸法,就是兩手臂做出抱球動作然後前伸把氣吐出,向右轉之後吸氣,再換一邊做一次。
鎖骨轉動訓練,其實這應該是利用轉動鎖骨間接影響肩胛骨與肋骨,感覺直接練上肢推與拉的效果比較快。
肋間肌訓練,把一隻手放在頭上然後側彎,其實這應該是腹內斜與腹外斜肌訓練吧,肋間肌只是順便被拉開而已。
胸大肌訓練,沒啥好講的就是把胸大肌拉開。
骨盆底肌訓練1,建議大家練蹲就好書上方法不太行。
骨盆底肌訓練2,就是收縮骨盆底肌,然後放鬆。
呼吸輔助訓練,其實就是練背側呼吸,三個月嬰兒趴姿。
—
其實作者講了很多方法都非常好,書中的內容照做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只是作者的肌動學必須要再更精進,這樣敘述出來的東西才不會好像有用,但解釋不精確>
這個問題也出現在台灣有些作者身上,沒有肌動學的解釋就感覺好像在講『給你感覺』提供給大家參考。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