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吞嚥力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9 日

「吞嚥力」

根據我國內政部的統計:
107年3月底我國戶籍登記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331萬人,占總人口14.1%。

人口結構型態已有別於過往的「高齡化社會」,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在亞洲排名第3。

隨著年紀的老化,吞嚥力也會快速退化。
「我」個人工作上也會常遇到吞嚥困難或無法吞嚥的小孩。

在營養攝取及兒童發展上都是很大的問題。雖然現在有吞嚥電刺激可訓練,但不便宜也很難普及。(只有美國一家通過FDA認証)

「吞嚥力」這本書是日本耳鼻喉科醫師-浦長瀨昌宏所著,詳細的SOP可以讓大家對吞嚥這件事有初步的了解及訓練。是本很棒的書。
我數年前去參加數場吞嚥研討會,
日本也有提出類似的概念,並以團隊合作進行治療。

日常生活如果發現吞嚥有問題,
還是得儘速就醫檢查喔。
在訓練方面還是要請教語言治療師,
專門的牙醫(像是亮顏診所的曾醫師),耳鼻喉科醫師,甚至是物理治療師。

「吞嚥力」書中提到:
進食會有三個動作:
放入口中(攝食),調整食物的形狀(咀嚼),吞下食物(吞嚥)。
而當中最重要的是吞嚥,抬起喉頭把食物吞下的時間只有0.5秒。

而正常的吞嚥方式與擠軟管番茄醬很類似。
食物進入喉嚨時,舌頭往後喉頭上提,
喉嚨這時候會變窄。

透過壓力把食物送進食道,會厭會往下蓋住聲門防止食物進到氣管。如果食物進入氣管就容易變成肺炎。

「浦長瀨醫師」在門診用內視鏡檢查常看到老人喉嚨積滿了口水,這就是吞嚥力下降的証明。門診發現喉頭有異物感來就醫的人有百分之三十都是吞嚥問題。

而我們可自我檢測吞嚥力,方法是在三十秒內自我測試可吞嚥的次數,
6次以上沒問題,3-5次要注意,只能做到2次以下就是吞嚥障礙。

吞嚥力衰退越嚴重就越難改善,如果無法進食。
就必須裝鼻胃管或胃造口來攝取營養。
對於自尊與身為人的樂趣會有很大的挑戰。

身體發生幾個變化時會造成吞嚥力下降:

「浦長瀨醫師」舉了幾個例子:

1.喉頭難以抬起 。
2.舌頭不靈活。
3.喉嚨的感覺變得遲鈍。
4.食物入口不容易敞開。
等等⋯

當然正確的呼吸及肌肉訓練也很重要。
「吞嚥力」也有提到如何擺正確姿勢,
如何訓練舌頭、喉頭、咬合。
如何口腔護理、吞藥、復健、居家照護等等。
此書有日本人一貫的,
好寫、好讀、好做的特色。
在這邊推薦給大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