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位放鬆技術Positional Release Techniques(PRT)筆記與讀書心得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6 日

今天拿到姿位放鬆技術Positional Release Techniques(PRT)這本書,

稍微翻了一下來聊一下書中看到的重點。
有種技術叫做       

Strain/counterstrain (SCS)拮抗鬆弛術,

Lawrence Jones

是一位歐洲的骨病學醫師 開發的一種技術,經由擺位讓患者得到紓解。


而PRT的主要形式之一是SCS,擺在舒適的位置給予好的支撐,然後等待組織發生放鬆的變化。

但作者說目前此組技術都很多還是處於假說的狀況。
而這個技術的好處是在於軀體功能障礙的觸診在臨床上是準確的,而且有相關性可用科學方法量化軟組織變化程度。

SCS會使用

壓痛點

來做治療,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

但這個方法必須要患者的口頭回饋,但PRT不需要。
使用功能性方法或誘發姿位放鬆方法,

操作者可以透過觸診來確定最放鬆的姿勢,

並評估組織的放鬆狀況。


而姿位放鬆有非常多的變化式如:

功能性姿位放鬆,誘發姿位放鬆,SCS,貼扎,Mckenzie方法,內臟技術等等..

而SCS有參考的圖片可以來找尋壓痛點,而壓痛點是甚麼呢?
Jones醫生認為壓痛點跟激痛點的神經淋巴反射都可以等同視之,

但這比較並不完全準確,因為體表上所有反應活化的點都有無法避免的重疊。

不同的點會有本質上的差異,例如淋巴反射點與肌筋膜激痛點就不同。
另外不管是Jones壓痛點或激痛點都會成對。


這本書在第一章特別提到呼吸對筋膜張力的影響,

這些動作可以在PRT上面的擺位提供很大的幫助:

LEWIT提出了吸氣增加可以氣力和呼氣可以增強運動,目前所確認的關係包括:

1.腰椎和頸椎的屈曲動作受到呼氣輔助

我的解釋:這個可以在屈曲的時候做看看吸氣,如果改成吸氣的話整個人會被往上提的感覺,因為我們身體前面的肌肉都是往下收縮比較多,因此呼氣時做頸椎跟腰椎屈曲可以幫助出力,這樣來看也很合理。

2.腰椎和頸椎的後伸動作受到吸氣輔助

我的解釋:因為往後拉開因此吸氣的時候腹肌或頸部肌群處在拉長位置,這樣比較容易放鬆。

3.胸椎後伸動作受到呼氣輔助

我的解釋:因為前面肌肉拉長,後面肌肉縮短,因此腰部肌群此時是扮演穩定的角色,另外這時腹內壓較小,比較容易做出伸直動作。

4.胸椎屈曲動作受到吸氣輔助

我的解釋:胸椎屈曲時 肋骨比較容易往後往上突,因此吸氣以及主動及輔助呼吸肌的關係,可以幫忙把肋骨提起來。

小結:
可以利用這些既有的呼吸配合脊椎活動來設計動作,可以讓訓練的效果更好。


如果筋膜是一個整體,事實上現在的研究也發現是一個整體。
那麼全身的激痛點或壓痛點就可以連起來看全身了。

所以我們的動作肌肉以點來看的話,

可以發現其中一個點有問題,檢測一下動作或許該組做動作的另一條肌肉也受到影響。(例如肩關節外展)

而筋膜不止在淺層肌肉,所以很有可能也會往內影響到內臟。


SCS處理壓痛點是優先處理最疼痛,最內側,最近端的點,通常位於最多壓痛點聚集的區域。

如果是可連成一條鏈或一條線的壓痛點,先治療其最接近最中間的點。(而且從壓痛點的圖發現 真的都是處在身體內側 中間 的點最多 身體外面的點比較少)

這個方式在激痛點與壓痛點基本的做法都是一樣的。

最後的結果都要回歸到異常的點影響消失之後,肌肉怎麼做動作。

講到壓痛點就不免要提到觸診,手指在障礙區域的觸感就非常重要了。


要提高準確性必須要大量的進行手感的識別,作者提出了

TARTT

這個縮寫:


T(Tissue texture changes)組織紋理的質地變化
A(Asymmetry)不對稱
R(Restricted range of motion)活動角度受限
T(Tenderness to palpation pressure)觸按壓痛
T(Temperature change)溫度變化

摸起來張力如何,跟骨骼或者是脊椎有沒有不對稱,活動度有沒受限,組織按壓會不會痛,溫度的高低( 溫度高可能是急性發炎之類的)

TARTT也可用 拖曳過皮膚的方式,可能該部位有浮腫的現象。皮膚感覺本也就是觸診的一個很有效判斷的方式,年輕的治療師可以多多練習觸摸的感覺,等到個案量足夠之後,在腦中的邏輯思考就可快速做出反應,大大節省時間。

而在JONES推斷的壓痛點與其推測的頸椎關係,相關性良好的很少,但對有症狀的患者來說使用SCS比TRATT定位更準確,學生在學習過SCS診斷後使用SCS的表現比在TRATT更好。

因此可以用SCS診斷拿來與TARTT交換使用。


我們可以想像有一段被剪下來的腳踏車內胎兩邊被拉緊,內胎的的兩邊往右邊是緊的,往左邊是也是緊的的但是是被拉開的感覺,

我們在做調整的時候需要維持張力然後把組織帶往維持緊繃又能拉開的方向。

在身體前側的壓痛點來說 會帶屈曲側彎旋轉將敏感度至少降低70%(雖然 不知道這各數字怎麼來的)
在身體後側的壓痛點來說 會帶 伸直側彎旋轉將敏感度至少降低70%(雖然 不知道這各數字怎麼來的)

我們如果要改善代償的問題,就必須要改變姿勢,因此如果壓力持續的增加,必須要導引客戶改變該條酸痛或無力的肌肉去擺位做動作。

在現實中會發現往往最難改善的是循環問題,被壓迫之後會比較容易缺血,並且改變組織的狀況,造成肌痛點的發展。


在FPS的技術上,改變姿勢可以讓讓水從筋膜中被擠出,可以讓組織柔軟大約30分鐘,

讓本體感覺正常化,很多運動也是能達到一樣的效果,但必須要夠『慢』,因為組織在還沒被拉開之前就結束動作,通常效果都不太好。
像是太極拳,皮拉提斯,瑜伽等等配合呼吸法都是很好的運動。
當然健身也是不錯的運動,但是就是要慢;要呼吸;不要一直憋氣。
憋氣是一種技巧但不要每次都這樣做,就跟善良是種超能力,但不要一直無腦善良一樣。

有些學派會以有沒有催汗指標,來做主要特徵。在有問題的組織上,皮膚張力高不高,溫度是否變高,水腫,出汗都可以拿來做訊號。


找到這些點之後,我們可以帶領身體開始往很多方向移動,如果在很小的移動中得到最大的放鬆,關節活動度也增加,這就可以稱之為

『移動點』

並且重點必須放在拮抗肌上面,而不是疼痛位置。
主動肌會幫我們做出主動的動作,而配合放鬆以完成動作的肌肉稱為拮抗肌作用肌與 拮抗肌的角色是相反但不是對抗的,因此相反動作如果做不出來,可能有幾種情形,肌肉不會用,或者是太緊縮,抑或是協調有問題,因此雖然找到壓痛點之後會去改變該組織的擺位達到放鬆的效果,但拮抗肌其實也同時被改變位置了,因此我認為必須降低疼痛後,做訓練主動的動作,除了該位置的主動肌訓練外,拮抗肌此時也可以變成主動肌去做訓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