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斜肌拉傷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5 年 7 月 10 日

腹外斜肌是前腹壁內的重要結構,
在腹肌中是最大和最表淺的。它是4個主要腹肌之一,其他包括腹直肌、腹內斜肌、腹橫肌。人體有一對腹外斜肌,分別位於腹直肌(通常稱為”腹肌”)的兩側。這些肌肉從身體兩側向中線延伸。
腹外斜肌起源於下八根肋骨的外表面,纖維向下內側走行,插入髂嵴(髖骨上緣的突出部分)和恥骨結節(恥骨上的小骨性突起),以及一個稱為腱膜的寬而扁的肌腱,該腱膜構成白線(沿腹部中線的纖維帶)。
腹外斜肌的動作功能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是軀幹屈曲(把身體往前彎),
二是軀幹的對側旋轉。
腹外斜肌的作用機制:
• 右側腹外斜肌收縮 → 軀幹向左旋轉(對側旋轉)
• 左側腹外斜肌收縮 → 軀幹向右旋轉(對側旋轉)
要伸展一塊肌肉,需要讓它處於被拉長的位置,也就是與其收縮作用相反的動作。
因此:
• 要伸展右側腹外斜肌 → 軀幹向右旋轉(同側旋轉)
• 要伸展左側腹外斜肌 → 軀幹向左旋轉(同側旋轉)
這就是為什麼在腹外斜肌伸展運動中,我們會看到:
• 站立或坐位時,將軀幹向一側彎曲並稍微旋轉
• 側彎加上同側旋轉的組合動作
• 例如伸展右側腹外斜肌時,身體向右側彎並向右旋轉
但僅靠同側旋轉仍不足以得到完整伸展,應再配合脊柱伸展(打直/微後仰)與左側側彎,才能最大化肌纖維的拉長
除了產生運動外,腹外斜肌不算在核心肌群,因為沒有與脊椎相連。但會與其他腹部和背部肌肉一起,穩定軀幹,保護脊柱,幫助維持平衡。
腹外斜肌疼痛,通常表現為肚子側面疼痛,,特別是重複扭轉、旋轉或脊椎過度伸展的運動,像是棒球(特別是投球和擊球),網球(發球和底線擊球),高爾夫(揮桿動作)等..過度使用和重複性拉傷,重複性動作即使強度較低也可能導致過度使用損傷。當肌纖維承受的累積壓力超過其修復和適應能力時就會發生。
像是搬東西, 對腹部側面的直接撞擊可能導致腹外斜肌纖維挫傷或撕裂 ,長期咳嗽或打噴嚏,跌倒。
拉傷最直覺的反應就是疼痛,會有 僵硬無力,由於在表面所以的腫脹和瘀傷比較觀察的到,另外如果觸摸的話,可能會有觸摸痛以及硬塊。此時也要減少扭轉軀幹、側彎或旋轉軀幹通常會增加疼痛 ,咳嗽、打噴嚏、深呼吸和大笑等動作可能導致疼痛急劇增加 ,休息一段時間後運動時疼痛可能更明顯 ,斜肌的任何運動都可能引發或加重疼痛。
初期保護與消炎處理,急性期建議休息、冰敷,每次15-20分鐘,可以找醫師開立消炎止痛藥。
物理治療介入包含手法放鬆、筋膜處理、核心控制訓練,或是使用高階儀器做調整。
並逐步進入肌肉強化與動作模式重建。
早期進行腹橫肌與呼吸型核心啟動訓練,中期加入側平板支撐、鳥狗等動作。
如果是運動員。最後才導入運動專項訓練,例如高階揮拍、投擲等功能性模式。
執行任何含旋轉與側彎的運動前,應有充足熱身。
建立完整的核心強化訓練計畫,包含腹直肌、腹橫肌、背伸肌群與骨盆底肌群。
注意日常搬運與姿勢控制,避免在軀幹未準備好時突然旋轉或負重。
定期進行腹部肌群的柔軟度訓練,如側彎與軀幹旋轉伸展。
若出現早期不適症狀,應立即休息與尋求專業評估,避免小傷轉為慢性發炎或反覆拉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