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12 月 26 日
近年來常常接到攀岩的客戶的運動傷害處理,根據經驗常看到的不的外乎是肩膀 手指 肩胛骨受傷。
而在此時看到了這本攀岩抱石防傷與復健。
本書由知名攀岩愛好者及物理治療師撰寫,內容涵蓋從傷害預防到復健的全方位指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書中主要的目標是要讓攀岩者可以對於傷害預防與自我診斷:建立正確的暖身及訓練計畫,避免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並提供自我診斷的方法,幫助攀岩者及早識別和處理潛在問題。
並提出攀岩復健與訓練流程:以階段性金字塔模型為指導,協助讀者從初期症狀解除到最終的動作模式再教育,全面恢復攀岩能力。
對於放鬆特定的部位像是針對頸部、肩膀、手臂、手腕及手指等關鍵部位,提供專業的放鬆和訓練方法,確保全身協調發展。
特別的是還提供神經鬆動術及模擬攀岩訓練,在別的書應該比較少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於傷害預防要有正確暖身:動態暖身與滑盤系列運動:像是
攀岩動態暖身:針對攀岩運動特性的暖身動作,提高肌肉靈活性與準備度。
滑盤系列動作:包括肌肉活化運動和基礎活化練習,為後續訓練打下良好基礎。
為了防止運動傷害每天可以作伸展運動:促進肌肉放鬆與活動度改善,減少受傷風險。
拮抗肌活化運動也非常重要可以防止某些肌群過度使用。
模擬攀岩動作:通過模擬攀岩的動作,提升實戰能力,增強肌肉協調性,
四大類核心動作操作:專注於核心肌群的訓練,提升整體身體穩定性與力量。
留意動作模式:正確攀岩技術要領:教授正確的攀岩技術,確保動作效率與安全性。
維持身心平衡:蹺蹺板理論:通過心理調節理論,幫助攀岩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提升運動表現。
本書中也提出攀岩復健金字塔
1. 解除症狀階段:初期處理疼痛與炎症,減輕不適感。
2. 活動度階段:提升關節與肌肉的靈活性,恢復正常活動範圍。
3. 肌力階段:強化受傷部位的肌肉,恢復力量。
4. 動作模式階段:改善攀岩技術與動作模式,預防再次受傷。
對於每個部位的復健均包含以下四個部分:
1. 症狀解除:包括貼紮技術與鬆動術,減輕疼痛與不適。
2. 活動度改善:涵蓋按摩、牽伸與滑動技巧,提升肌肉與關節的靈活性。
3. 肌力訓練:以特定動作強化肌肉,恢復力量與功能。
4. 動作模式再教育:針對攀岩動作進行優化,確保技術正確與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關鍵部位細分
1. 頸部與肩膀:
頸部肌肉拉傷:包括毛巾牽引、頸部軟組織放鬆等技巧。
旋轉肌群拉傷:使用旋轉肌群貼紮、肩內外轉運動等方法。
肩關節夾擠症候群:通過肩胛骨矯治貼紮及俯身飛鳥運動來恢復肩部功能。
2. 手臂與肘部:
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肌腱病變:提供肌腱指搓按摩、靠牆伸展等技巧。
外上髁炎與內上髁炎:包括阻力棒擰轉運動、旋臂平拳等訓練動作,促進肱骨髁的恢復。
3. 手腕與手指:
腕隧道症候群:透過腕隧道支持貼紮、保定球運動等方法緩解症狀。
滑車韌帶扭傷:使用手指外展運動、無痛懸吊訓練等技術進行康復。
手指側副韌帶扭傷:包括手指外展運動、阻力側滑運動等,促進手指韌帶的恢復。
第七章:神經鬆動術
• 麻木、刺痛與放射痛:介紹如何識別和處理神經相關的症狀。
• 神經鬆動術:
正中神經鬆動技巧:分為Level 1和Level 2,逐步提升神經的靈活性。
尺神經與橈神經鬆動技巧:分階段進行,確保上肢神經系統的正常功能。
上肢神經鬆動技巧速覽:提供快速應用的技術總覽,方便攀岩者隨時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仔細需要訓練與放鬆的位置
需特別關注的訓練與放鬆部位:
1. 頸部與肩膀:
頸部肌肉與胸椎:通過毛巾牽引和頸部軟組織放鬆來舒緩頸部緊張。
肩胛骨穩定與胸部肌群:進行旋轉肌群運動和肩胛骨穩定訓練,提升肩部靈活性與力量。
2. 上肢肌肉與關節:
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針對這些肌群進行專業的肌腱病變復健訓練,恢復力量與功能。
肱骨髁炎(外上髁與內上髁):透過阻力訓練和伸腕運動來加強肱骨髁的穩定性。
3. 手腕與手指:
手指肌腱與腕部隧道:進行手指外展運動和腕隧道支持貼紮,提升手部靈活性。
滑車韌帶與側副韌帶:使用手指負重下放和阻力側滑運動來強化手指韌帶。
4. 核心與全身:
核心肌群(腹肌、斜肌):強化核心肌群,提升整體身體穩定性與力量。
動作模式(模擬攀岩技術):通過模擬攀岩動作,優化技術,確保動作協調與效率。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