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12 月 26 日

姿勢是指身體的狀態或位置。如果以功能性可以理解為以下三個層面:
1. 在任何姿勢下保持身體的平衡:
無論是躺著、趴著、坐著、跪著還是站著,姿勢的重點就是讓身體在這些不同的姿勢下都能穩穩地保持不動。
2. 幫助完成有目的的動作:
像是拿東西或上樓梯的日常活動,都需要身體的姿勢來協調,才能順利完成。
3. 應對突發情況時保持穩定:
當遇到被推了一下或滑倒時,身體的姿勢系統會快速反應,幫助你不摔倒。
由此可知姿勢既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可被視為平衡的代名詞。在靜止狀態或運動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勢是關鍵。
良好的姿勢是一種肌肉和骨骼的平衡狀態,無論是站立、躺臥、下蹲或彎腰時,都能保護身體的支撐結構,避免因過度負荷造成的傷害,維持身體的健康與功能。既然有良好姿勢就有不良姿勢,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各部位間出現不正確的排列,導致支撐身體的壓力過大以及失去平衡。
不良姿勢可能因為受傷,或者長期不正確的負荷或使用姿勢。現代社會中,坐姿是最常見的長時間姿勢,但許多人在坐姿中逐漸喪失與地心引力對抗的能力,導致身體重心偏移,進一步加劇不良姿勢。
不良姿勢會讓能量消耗增加,人類是節能的生物,正確維持姿勢,讓肌肉保持最低限度的活動,以達到高效的能量使用。而當姿勢偏離理想狀態時,肌肉需額外工作來維持平衡,導致能量消耗增加。而不良姿勢會讓循環變差,如果肌肉持續等長收縮超過10%時,身體難以維持體內平衡。當肌肉收縮率達到50%~60%時,血流幾乎為零,這是造成疼痛的主要原因。
在此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身體找到中心點藉此找到平衡,可以自己的坐骨為支撐的地方,口訣為坐在坐骨上,也站在坐骨上。我們坐著時是坐在坐骨上彎曲髖關節。而我們站立時可以站在坐骨上把伸直髖關節。
因此改善姿勢理解並實踐保持良好靜態姿勢是改善動態姿勢控制的第一步。強化核心肌群 增加核心肌群的穩定性與耐力,以支撐身體的良好姿勢。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動靜結合的練習,提升對地心引力的適應能力,恢復理想的身體重心分佈。
====================
想知道更多有趣的知識嗎?
有身體方面的任何不嗎?
立即預約【好朋友工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