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僵硬與肌肉短縮的差異及調整方法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8 月 24 日

肌肉僵硬跟肌肉短縮兩者並不相同,因此不是任何問題都必須要直接放鬆。
辨識出相關模式之後再進行調整會更有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構性肌肉短縮與肌肉僵硬的區別
例子:
肌肉僵硬:假設患者因長時間坐姿導致髖屈肌緊繃,在進行改良式湯瑪斯測試 (Modified Thomas Test) 時,患者的髖關節仍能完全伸展,但會感覺到明顯的阻力或緊繃感。這是因為長時間維持坐姿導致髖屈肌張力增加,但未造成肌肉結構性縮短。治療重點在於放鬆髖屈肌,例如使用 PIR 技術。
結構性縮短:如果患者的髖屈肌已經發生結構性縮短,在進行改良式湯瑪斯測試時,髖關節無法完全伸展,即使沒有主動收縮髖屈肌也無法達到正常長度。這是由於長時間坐姿導致髖屈肌的肌纖維或結締組織數量減少,肌肉實際長度縮短。治療重點在於增加髖屈肌的長度,例如使用靜態伸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肌肉僵硬 (Muscle Stiffness)
定義:肌肉僵硬是指肌肉在被動拉伸時阻力增加,但在全範圍被動運動 (ROM) 內仍可達到正常長度。這通常是因為肌肉張力過高或存在激痛點。
常見原因:
肌肉張力過高 (Hypertonicity):肌肉處於持續收縮狀態,導致肌肉張力增加。
激痛點 (Trigger Points):肌肉中局部過度敏感的區域,觸摸時會引起疼痛。
治療方法:
後等長鬆弛術 (PIR):利用肌肉在等長收縮後的短暫抑制期(這時候會讓關節角度變大)伸展,增加肌肉長度。建議患者在進行 PIR 時,每次拉伸維持 20-30 秒,重複 3-5 次
肌肉能量技術 (MET):利用肌肉的交互抑制和主動抑制原理,降低肌肉張力。這種技術適合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軟組織鬆動術 (Soft Tissue Mobilization):利用徒手技術,鬆動肌肉和筋膜,降低肌肉張力。每次按摩持續 5-10 分鐘,依個人情況調整。
激痛點療法 (Trigger Point Therapy):通過按壓或鬆動激痛點來降低肌肉張力。激痛點按摩的技巧包括用拇指或指尖對激痛點施加持續的壓力 3090 秒,然後放鬆並重複。可以結合呼吸技巧,幫助放鬆肌肉【參考網站:TriggerPoint Performance Therap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肌肉短縮 (Muscle Shortening)
定義:肌肉短縮是指肌肉在被動拉伸時無法達到正常長度,即使在沒有主動收縮的情況下也是如此。這通常由於肌肉和結締組織的結構性改變導致。
常見原因:
結構性縮短:肌肉纖維或結締組織的數量減少,導致肌肉縮短。
長期維持特定姿勢:長時間處於特定姿勢或動作會導致肌肉適應性縮短,以適應該姿勢或動作。
治療方法:
靜態伸展 (Static Stretching):將肌肉拉伸至終末關節活動範圍,並維持一段時間,以增加肌肉長度。每次拉伸應維持 30-60 秒,並重複 2-3 次。
後促進性伸展 (PFS):利用肌肉在主動收縮後的短暫鬆弛期,增加肌肉長度。此技術建議在專業指導下進行,以確保正確操作【參考網站:Physical Therapy Web (Physiopedia)】。
筋膜鬆弛術 (Myofascial Release):利用徒手或工具,鬆動筋膜,增加肌肉長度。這種技術建議每次持續 5-10 分鐘,具體操作可參考【參考網站:Myofascial Release U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
肌肉僵硬:肌肉在被動拉伸時阻力增加,但在全範圍被動運動內仍可達到正常長度。
結構性縮短:肌肉在被動拉伸時無法達到正常長度,即使在沒有主動收縮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治療師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來處理肌肉僵硬與肌肉縮短,並考慮其潛在的長期影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