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練的語言學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8 月 9 日

本書在前幾章有點艱澀難懂,有大量的名詞與定義加上作者本人的經驗談,建議可以先從後面實例開始閱讀之後,

應用在工作之上再回到前面閱讀,本書的某些翻譯名詞可能需要多理解,很多人閱讀原文的翻譯或許不一樣。 —

運動技巧學習

 

改善個人動作 協調性 並讓運動技巧表現的適應過程稱之為:運動技巧學習 本書提到運動表現有三個要素,簡寫成3P: 分別是位置 Position(活動度穩定度) 功率 Power (肌力與爆發力) 模式 Pattern(協調性) 結合之後3P=最後一個P運動表現Performance —

運動記憶

本書提到學習動作必須要有獲取之後用記憶保留,因此教練在動作設計上可以讓學員練習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記憶儲存與運動適應發展之後才會完整的實現。 —

內在焦點與外在焦點

內在焦點=教練指示 例如:把球拋到擊球手臂的位置或者弓起背先讓肩膀加速,然後上臂下臂,最後是手。 外在焦點=教練提示與目標有關 像是把球直直拋起,為了擊球,使用鐘擺運動等等.. 內在焦點與外在焦點變換相比,外在焦點在實驗中似乎分數比較高,學習優勢也比較強。 —

刻意練習

一萬小時定義雖然經由「異數」一書變得很知名,但刻意練習的作者艾瑞克森提到必要練習其實有很大的變化性,後來作者擴充了定義:「包括要提供立即回饋,問題解決跟評估的的時間,還有重複表現以便精修行為的機會。」也就是說一直在意一萬小時練習,也需要停下來思考跟評估看看哪邊有錯誤,再進行修正才是比較好的做法,這一點不管在哪個學習上都適用。 —

運動回饋

運動目標上也會有過程與成果導向目標,本質上來說為什麼(目標)放在作什麼(行為)之中,提供引導焦點,在刻意練習之上回饋也很重要,除了感官的回饋之外,擴增性回饋也很重要,主要有兩種形式:結果獲知與表現獲知,那種比較好作者也說要看狀況。 —

怎麼說

作者前面落落長講了很多名詞, 後來開始提到為了對於記憶不要增加太大的負擔必須要說少一點,用最紹的詞彙量表現最大的意義,說的太多很可能壓垮工作記憶,說的太少可能太空洞,事實上最好的做法就是用5W1HWho(何人)What(何事)、Where(何地)、何時(When)、Why(為何)與如何(How)來說明,另外還可以換句話說這一點就必須多閱讀增加詞彙量與聯想力。
作者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像是教練可以以距離 方向 跟描述來指導學員,像是把啞鈴砸穿天花板 ,解構起來就是 啞鈴(名詞)砸穿天花板(用力往上推)描述(砸爛天花板),或者是用你的肩膀撞穿他們的後口袋,撞穿(描述 方向)後口袋(距離)等等..

實行原則

外國人非常喜歡發明一些簡寫,這些簡寫可能是由於英文所以容易取第一個字來作縮寫,作者提出了一些應用的方法:
原則一:用3開始 利用描述 方向 與距離來指導學員,用簡短的詞彙帶領學員作動作,後續才利用描述詳加解釋為什麼要作這些事情,而描述可以分成好幾段。
原則二:轉換描述 方向 與距離,但用不同的名詞交換來說明。
原則三:縮短詞彙,像是只用 推 或輕敲猛拉等等.最好慢慢有押韻,這部分應該是可以參考饒舌歌手。

小結

 

第8章本書提到了肌力動作提示,主要需要作的就是描述動作但在裡面包含生物力學的指示,一次訓練只給學員一個提示,可以轉換成自己的版本。
教練 治療師的工作就是需要在前面先講解動作,先用準備語言講給學員聽,後續執行的語言要怎麼作,在實際操作的時候給簡短的語言與提示,就像前面所描述的一樣,一次只講一件事,給予方向與距離的提示等等..
本書需要大量的重複閱讀與練習聯想,才可以達到我們相對好的目標,對於詞彙量與長話短說講重點這件事,絕對需要我們大量的練習。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