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控制與功能性訓練的基礎概念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7 月 19 日

動作控制與功能性訓練在現代恢復與運動訓練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了解如何正確地評估、訓練並改進動作模式,是提升運動表現和預防傷害的關鍵

客戶觀點與整體評估
我們如何受到訓練就會怎麼看待客戶。許多專業人員在學習某一技術後,往往會依賴該技術來解決所有問題,。我們應該學會如何整體看待客戶,選擇適合客戶的工具越多越好。JANDA動作控制之父強調,復健不能只靠肌肉力量,動作控制也要出來。執行動作都與大腦有關係,訊號都會傳送到大腦。

功能性與結構性的平衡
功能性與結構性不能分開看。結構是硬體,功能是軟體,兩者必須協調。大腦有基本設定好的東西,如原始反射或0-13個月的動作,也有後天學習到的東西,如使用手機APP。給客戶一些訊息傳到大腦,大腦會放鬆。不能光給手法,要有抑制性的動作,讓介入傳到大腦,透過觸碰給大腦正確的訊號。

肌肉系統與代償模式
如果膝關節壓力太大,股四頭肌會關閉,腳掌會代償,此時要上下檢查。東西方的治療方式可以好好整合,骨骼肌肉的問題其實是動作模式有問題。區域性動作模式要看整個區域。皮質與下皮質系統受到影響,動作會變得沒效率。手法完畢能否保證關節排列正確?所以調整完要做運動。

動作與大腦的關聯
一直用內收肌用力會抑制臀肌,這時做再多臀部訓練都沒用,因為內收肌沒改變。要教育客戶如何動作,他們的姿勢就是大腦想說的話。動作模式反映了客戶如何使用身體。如果測到弱的肌肉,有時它是被抑制了,像是睡著了。屈肌與伸肌系統互相構成身體的型態,屈伸肌系統要平衡才有功能。中風病人會回到原始狀態,不管哪個地方受傷都是中樞系統造成的。

動作控制與功能訓練
動作控制要找到重要的連結,找到開始的點,練習眼睛觀察,每次都要很準。如果要訓練整條鍊,要客戶配合,治療時讓客戶變主要角色。治療是與大腦溝通,傾聽大腦的聲音,沒有完美的動作,動作都是被創造出來的。結構有障礙的人不用做所謂的完美動作,還是要治療大腦。

觀察與評估
觀察姿勢要聯想猜測會影響哪個區塊或肌肉。肌肉如果很大塊,要想是練太多還是動太多。如果有萎縮,可能是受傷、痛或抑制。買可彎曲的尺量脊椎的曲度,量完給客戶看。胸椎是否直,看骨盆高低差,髂骨有無旋轉。臀部是否平整,用兩指腹敲肌肉作回彈測試,觸摸屁股有無凹陷。內收肌過分活化時,要檢查臀肌是否無力。

進一步探討:中風與其他神經系統損傷
中風病人會回到原始的狀態,大腦有受傷與沒受傷的型態相似。這意味著,中風與其他受傷的情況下,屈肌系統容易被誘發,伸肌系統則容易被抑制。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重新建立平衡,讓屈伸肌系統恢復功能。動作控制的訓練可以有助於中風病人的康復,幫助他們重建大腦與身體之間的連結。

重要的觀察點與訓練方法
要在康復與訓練中取得成功,觀察與評估是不可或缺的步驟。觀察客戶的姿勢,聯想並猜測可能影響的區域或肌肉,進一步進行功能性測試。使用可彎曲的尺量脊椎的曲度,量完後給客戶看,幫助他們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胸椎是否直、骨盆的高低差、髂骨有無旋轉、臀部是否平整,這些都是重要的觀察點。
在訓練過程中,找到合適的動作支撐面,創立穩定的動作基礎。透過反覆的觀察與調整,確保每一個動作都是正確且有效的。對於每一個動作的質量進行評估,而非單純增加負重。這樣可以避免因為過度訓練而導致的傷害,並確保每一個訓練動作都是有意義的。

教育與溝通的重要性
教育客戶如何正確地進行動作,是動作控制與功能性訓練的核心。客戶的姿勢反映了他們的大腦想要說的話,通過觀察動作模式,我們可以了解客戶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進一步給予正確的指導。如果測到某些肌肉較弱,有時它們是被抑制了,像是睡著了一樣。這時候,我們需要透過適當的訓練和刺激,喚醒這些肌肉的活力。

結論
動作控制與功能性訓練在提高運動表現和預防傷害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通過整體觀點評估客戶,選擇適合的工具和方法,並進行細緻的觀察與評估,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進客戶的動作模式。希望本文能夠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幫助大家在實踐中應用這些理念,提高康復與運動訓練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