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夾擠症候群的肌肉訓練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6 月 19 日

肩峰下夾擠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肩膀疼痛問題,

主要原因是因為內在與外在的問題夾擠到軟組織,

內在可能是過度使用或者外傷造成旋轉肌群控制問題,

外在可能是盂肱關節異常的動作機制異常,

這兩大類因素都會使得正常肩胛肱骨節律受影響,

使得肱骨頭無法穩定的在肩盂腔內滑動,造成動作異常與夾擠發炎。

肩峰下夾擠症候群,透過運動訓練可以重建正常的肩胛肱骨節律,是一個相當有效的調整方式。

肩胛肱骨節律的運作機制,它需要兩組力偶的相互配合,一是盂肱關節力偶,二是肩胛骨力偶。

其中,盂肱關節力偶可以分為前後方向和上下方向,而肩胛骨力偶則可以分為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

這兩組力偶必須互相配合,才能使肩胛肱骨節律運作正常,讓肱骨穩定在盂間腔內移動,避免發生夾擠的現象。

在訓練部份需要恢復肩關節的活動度,但關節自己不會活動,

因此必須重建肌力。需要訓練肩外轉肌群和棘上肌,以及肩胛骨周圍的肌肉。

在盂肱關節部份可分為兩個平面做訓練:

冠狀面上練習動作以提供肱骨頭在上下方向的穩定,需要練習發力的肌肉有三角肌、棘上肌 棘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 等。

在水平面上練習動作以提供肱骨頭在上下方向的穩定,需要練習發力的肌肉有 肩胛下肌 、 棘下肌、小圓肌 。

而在肩關節部份需要練習的為上下方向:上斜方肌與下斜方肌。

左右方向為中斜方肌與前鋸肌。

盂肱關節力偶與肩胛骨力偶,這兩組力偶須互相配合才能使肩關節正常的活動。

在進行神經肌肉控制訓練的部分,我們需要在肩關節活動恢復到一定程度時,開始練習正常的動作控制和肩胛肱骨節律。

通過這樣的運動療法,我們可以逐步改善因疼痛而造成的不適當的動作控制,並將訓練的運動項目更符合病人的日常生活動作,使之更加具有功能性。這需要病人進行高度重覆性的訓練,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