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7 日
身上多餘的骨頭
很多人出生身上就會有多餘的骨頭,但大部分人除非疼痛或者檢查發現,
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有這些多餘的骨頭。研究指出,
多達三分之一的人有額外的骨頭。有時位於關節附近,有時在肌腱或肌肉附近。
除非骨頭很突出,否則沒有人知道它們。但運動員做出重複的運動、
穿著特殊的鞋(像是舞者)以及腳趾向上、腳外翻等等動作,
對腳造成的壓力會導致腳部疼痛,通常會最先注意到發生問題。
舟骨
足部的舟骨是中足上的小骨頭,也是組成內側足弓的一塊重要骨頭,
經由足部的旋前與旋後幫助足部做出動作,往下踩時足弓會往下塌陷,腳抬起時會拉起。
小腿後方會有一條大條的肌肉叫做脛骨肌,脛後肌的肌腱會連接到舟狀骨以及楔狀骨。
脛後肌的肌腱是一條堅韌的支撐帶,幫助於支撐足弓,
主要功能是在距下關節跟附橫關節的地方幫助內翻足部,也可以幫助腳踝做出蹠屈。
如果有發現副舟狀骨通常是出生時就有,但大部分不會疼痛。
通常會位在腳背跟腳掌內側,因為副舟狀骨附近過度使用,刺激附近的組織而產生疼痛。
扁平足有影響嗎?
很多有副舟狀骨疼痛的人本身有扁平足,但文獻也指出,
副舟骨在扁平足的發展中沒什麼關係,反之亦然,
扁平足的程度與副舟骨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也無關。
有症狀的副舟狀骨的初始治療是非手術治療。
目前尚未研究或確定非手術治療的療效。
副舟骨分類系統
副舟骨分類系統由 Dwight 於 1907 年提出,至今仍在使用。
Dwight 的分類包括三類的副舟狀骨:
1 型副舟狀骨:小骨完全獨立於舟骨,作為脛骨後肌腱中的籽骨。佔副舟骨的30%。
2 型副舟骨最常見,佔副舟骨的 60%,並透過軟骨或纖維軟骨與舟骨相連。
3 型附屬舟骨,在外部可見看到骨骼有點旋轉,佔附屬舟骨的 10%。
足內側疼痛幾乎只見於 2 型副舟狀骨。
有研究找出169 名患者,其中 226 個為有症狀的副舟狀骨。
診斷時的平均年齡為 11.8 歲,
其中大多數為女性 (78%)。
2 型副舟骨最常見 (72.7%),1 型和 3 型分別佔 9.7% 和 17.4%。
非手術治療的平均數量為2.1 次,其中28% 的患者疼痛完全緩解,30% 的患者需要手術,
41% 的患者疼痛部分緩解但不需要手術,在完全緩解疼痛的患者中,非手術治療的平均時間為 8.0 個月。
非手術治療常做的處置是:
1.換上更寬、更舒適的鞋子,以減輕腳內側的壓力。
2.調整活動以限製或停止劇烈活動
3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也很常見。
4.鞋墊,肌貼,或者可以保護足部不過度摩擦的護具。
5.由於與脛後肌相連,因此需要練習脛後肌肌力與腳的內外翻,以及避免過度摩擦。
蹠屈
但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很難區分副舟狀骨疼痛和其他原因(例如脛骨後肌腱炎)。
當患者難以確定疼痛的來源時,到底是患者舟骨上的點壓痛,還是整條脛後肌都有問題,都是必須考慮的。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