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伸展是否可以改變肌肉肌腱的機械特性 肌肉真的可以變長嗎-文獻回顧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阻力訓練可以改變肌肉肌腱單位(muscle-tendon unit)的機械特性,包含藉由改變肌肉體積(volume)、橫切面積、厚度、肌纖維長度、羽狀角度(pennation angle)、韌帶硬度(stiffness)。

長期伸展運動可以改善關節活動度,有兩個機制可用來解釋此現象:

第一是伸展的忍受度增加,也就是感覺理論,肌肉肌腱單位可以承受被動拉力增加,但在一段長度下的張力並沒有改變。

 

第二則是藉由降低關節對於伸展的阻力(例如在某角度下關節被動力矩),有可能是因為肌肉肌腱單位的機械特性(組織的剛性stiffness減少)或者是肌肉幾何結構(肌纖維長度增加)兩者改變。這類的變化被認為是長期結構上出現的適應,也就是所謂的機械性理論。

文獻中最後納入26篇研究,其中有23篇提到靜態伸展、3篇動態伸展、3篇有本體感覺神經誘發術(PNF)。

 

分析文獻後發現,較為支持感覺理論的觀點,作者結論出三點來解釋這個現象。

首先文獻中所採用的長期伸展,包含三週到八週的運動,有可能時間不夠久,以致於無法改變肌肉-肌腱結構。

 

第二是文獻當中的伸展強度參數變化大,無法得到一致的建議參數。

然而伸展強度會影響肌纖維長度改變,每次伸展過程中沒有休息的方式,是比較達到伸展強度增加的效果。第三種發現則是認為有可能機械特性的改變,是發生在非肌肉組織,或者是發生在影響關節力矩較小的結構,像是神經或者是筋膜,但都需要再更精準的量測方式去證實。

總結:

八週左右的伸展是造成感覺適應的效果,並沒有真的達到顯著的肌肉-肌腱結構上的改變。伸展造成的感覺適應有可能是來自於周邊或中樞神經的改變。在肌肉周邊的結締組織,包含跨關節的筋膜,或者是周邊神經,對於伸展所造成機械特性的改變,可能比對肌肉造成的改變更容易被察覺到。

 

原文連結: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8801950/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