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Covid-19 大流行以及居家辦公的進行式的當下,對於物理治療居家運動的可行性作了研究。
利用慣性測量單位儀(穿戴式裝置)評估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居家運動的執行狀況:可行性研究
居家運動的執行狀況是復健治療成效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再加上新冠肺炎的關係,
遠距醫療的發展讓如何監測居家運動的狀況成為一個重點。居家運動兩個重要的因素要注意,
分別是:居家運動執行順應性和居家運動品質。
根據身體活動的新版的準則,建議在各年齡層的物理治療運動處方裡要包含心肺耐力的訓練。
這篇研究也參考了其他研究,因此挑選出幾個訓練,主要包含肌力和心肺耐力,肌力主要是下肢和核心。
項目包含等張運動(isotonic)躺姿下膝伸直、進階版蚌殼式(雙腳腳踝離地),
閉鎖式動力鍊包含分腿蹲spit squat、半蹲half squat),
心肺訓練利用mountain climber(雙手伸直撐地板,雙腳類似跑步)每個動作六到八次,
照著影片執行,利用和影片中相同速度和動作,盡量每天做,維持一週。
受測者主要是相對健康的青壯年人員。
穿戴式裝置利用魔鬼氈綁在慣用腳的外側小腿三分之一的地方,
在運動過程中都要穿著,用以收集數據。
從收集到的資料來看,受測者的配合度都蠻高的,
多數都有每天執行運動,但從數據上發現,在居家運動度時動作都做的比較快,
比影片中的速度還要快,也發現膝蓋彎曲角度似乎沒有做完整,但因為受限只有一個穿戴裝置,
所以沒辦法很精確算出是否膝蓋彎曲角度不夠。但從收集到的數據和臨床上的應用可行性來說,
穿戴式裝置的可行性是有機會的。
—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