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工作改成站立工作有比較好嗎?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要活就要動是目前社會上的共識。

體能的活動不足慢慢的被認為跟像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還有某些癌症的非傳染性疾病有關,

根據研究發現跟總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也有關係,

而近期流行病學發現,久坐或者是久躺(sedentary behavior)這種相當於1-1.5的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s)的行為,

會造成健康狀態有不良的影響。


不管你有沒有做中度到激烈的身體活動。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可以分為兩種:
1. 一種是無法自行決定的,像是上班、上學、通勤等。
2. 另外一種則是可以自行決定的,像是用電腦、玩遊戲等。
近十年有不少研究針對這個議題做探討,

此篇則是從文獻回顧中去探討目前對於久坐的行為和健康狀態的研究。


而這些研究又可以發現分為兩大類:
1.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在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

像是看電視和使用螢幕(手機 電腦 遊戲機)等,

和肥胖強烈相關,並且和血壓、全血脂、自尊、社會行為問題、

體適能還有學業成就中等(書讀的不好的意思)相關。
在成人的部分則是沒有得到比較一致性的結論。

2.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在成人的研究中發現則是發現,

久坐的生活型態和總死亡率、致命或者非致命的心血管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有關。

另外有部分研究指出久坐時間和卵巢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以及第二型糖尿病有關。
久坐對於健康狀態有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不論體能活動的強度為何。

但還是要去細分久坐行為的程度還有年齡族群,

才可以有更明確的因果關係。


而久坐改成站立兩小時工作會有什麼改變呢?

有研究對於上班族久坐的生活型態方式,

改變成為站立工作觀察久站的工作方式,

對於健康還有工作生產力的影響。
實驗設計請20位受測者站著坐電腦工作兩小時,

然後去探討不舒服程度、認知功能改變、肌肉疲勞、動作、下肢腫脹和心理狀態。

一段時間後,全身不舒服感覺增加、持續專注反應時間(sustained attention reaction time)下降、創意問題解決能力改善。


豎脊肌、股直肌、股二頭肌、和脛前肌(以上都是身體直立的肌肉 ,核心肌群很難測量)的疲勞程度無改變。

而在下背角度腰椎前凸減少、骨盆動作增加,下肢腫脹增加、心理狀態變差。
身體不舒服和心理狀態明顯有正向相關。要改變坐姿的工作方式變成站姿工作

,還有其他需要考慮的方面,包含全身性身體不舒服、反應時間和心理狀態變差等。
因此要改變工作姿勢,

不但要考慮生理的狀態還要考慮心情爽不爽。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