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釋放創傷從呼吸開始 BBTRS生物能呼吸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呼吸是人類從古到今都非常重視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印度的很多流派,或是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
或是莊子提到:「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在大疫情時代我們戴著口罩無法大口呼吸,
在這個時候大家是否更加可以感覺到呼吸對我們的重要性以及對於身體的影響。
 
在鬼滅之刃中,善逸的師父甚至說:
 
「你只要能學會一招就普天同慶了,既然你只能學會一招,那麼就將那一招鑽研到極致,磨練到極致的極致為止。」

在台灣這幾年經過我們有系統性及以肌肉動力學為基礎的呼吸推廣,
加上國外在這部分眾多出版書籍的出版。
讓這部分的理論與實際操作可以被更多人看見,
畢竟我們一天可是要呼吸幾萬次。
 
在外面吃麵攤的時候,也喜歡點肝連肉來吃,
肝連是豬的橫隔膜和橫膈肌,也稱「隔間肉」,
動很多的肌肉總是特別好吃,不會太油也不會太硬,
但當我們吃到這塊肉時大部分已經被處理的很乾淨,筋膜部分已經被處理掉了。

橫隔膜對於我們的呼吸運動來說,是超級重要的肌肉,沒有這塊肌肉當作幫浦,
身體的其它地方的肌肉運動也無法配合讓我們身體可以固定以及活動,
可說是呼吸等於核心,我們可以這麼定義,只要在活動時在某個姿勢上無法順利的呼吸,
這就代表著核心在這個姿勢下無法順利的發力,
因此在做動作訓練的時候可以去找尋身體比較無法順利呼吸氣的動作,在這個地方做幾次呼吸通常身體都會變得比較舒服。

腰大肌跟我們的腰方肌會跟橫隔膜是鄰居,因此也常常被提到或者是一起訓練。
 
腰大肌的起點在我們胸椎第12節及腰椎第4節,
以及腰第節到第5節的橫突一直連接到我們大腿骨也就是股骨的小轉子上,也就是俗稱的海邊的內下側。
 
這條肌肉與他的鄰居髂肌,髂肌也會連接在小轉子上,
終點一樣但作用不完全一樣,簡單來說高鐵台北站跟台鐵台北站都在北車,
但兩個開車速度不一樣,列車不一樣,停靠的車站不一樣,
車票價錢也不一樣,高鐵的先生小姐也不一樣。

腰大肌與髂肌通常被合稱為髂腰肌,
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這兩條肌肉不應該被一起合稱,因為作用並不完全一樣,
簡單來說腰大肌需要維持我們前方的穩定,不能被長期過度的拉長,
而髂肌會做出髖關節的屈曲,跟股四頭肌等肌肉是重要的髖關節彎曲肌肉。

由於呼吸的研究與訓練淵遠流長,因此很多的學派都會賦予或者加上一些意義,
例如說身體的脈輪或者稱之氣掛系統,根據以前我去上過此類呼吸訓練的經驗以及查閱很多著作,
身體上其實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脈輪,跟穴道一樣,並不是我們所常聽到的僅有的七個脈輪而已,
這些脈輪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意義,以及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最大的幾個脈輪從下到上為:
 
海底輪:脊椎骨的最尾的位置
臍輪:肚臍位置
太陽神經叢(本我輪):胃部
心輪:心口位置
喉輪:喉嚨位置
眉心輪:眉心位置
頂輪:頭頂上方約一至二寸位置

在打坐以及冥想上會用呼吸從下到上或者從上到下去感知感受關照這些脈輪是否卡頓,
甚至於會用各種呼吸速度去調整打開這些地方。
近代後來又賦予了一些肌肉的意義上去,
像是眾所周知還有人出專書去討論的「認識你的腰大肌」。
 
根據「釋放創傷從呼吸開始」這本書所說情緒常被藏住的地方,
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會有七個張力帶,這些張力帶怎麼找呢?
就是以上面的脈輪往外繞一圈,從下往上會有七圈,
可以以物理性的方式來說可以透過按摩 身體打開 收緊
以及呼吸去做練習 甚至發聲 發聲在印度教派中會發梵音吟唱來共振身體,
作者也提到很多自律神經的問題,
甚至會討論到愛 戰或逃反應 情緒釋放 身體律動等等..
可以透過這些方式,
加上靜觀 律動 受過訓練的人引導來帶領你去做出觀察 練習 以及放鬆。

我們可以先簡化做一些作者可以做的呼吸訓練,畢竟單純的練習呼吸先不要加上太多意義,
之後如果想再仔細探究也不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以及觀念誤導。
 
BBTRS呼吸怎麼做呢?其實方法不難。
作者提出一個簡單的方式,先躺著然後膝蓋彎曲,
把兩腳的腳掌相貼之後膝蓋以外展三十度的角度張開,照這個姿勢如前面所說可以牽動到腰肌,
作者說雙腿應該會在五到十分內開始抖動,但我的看法為核心力量不夠的人因為本身 力量不夠呼吸也不順,
因此抖動是正常的但不需要硬撐,在這個姿勢上因為我們的骨盆底肌也會被拉開,
因此可以在這邊慢慢呼吸從上到下導引,作者說在這邊會因為呼吸而身體律動而產生身體的鬆弛,
但我覺得如果過度用力的話請把你的腳踩在地上呼吸吧!
這本書以呼吸以及肌肉部分寫的不錯,或者你對其它部分有興趣的話,可以買來翻閱看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