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天生不愛動: 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運動(exercise)這個單詞源自拉丁文的(exerceo)是指工作 訓練 或練習,
從中世紀出現指耕田等勞動,但被動的exercised也有煩悶憂心等意思。
如果說現代人長期坐著是因為現代化生活影響造成我們看到椅子就想坐,
是非常不健康的行為。
我常與客戶說現在你不動,以後就要花錢請人幫你動,
醫療方面是治療師帶你動,體適能部分就得花錢請教練帶你動。
你說說這是不是焦慮與煩心呢?

但有趣的是以自然史來說,人類身體活動跟缺乏活動的演化史,到底是如何缺乏活動才能了解身體的運動呢?
在天生就會跑這本書中,有研究了塔拉烏馬美洲原住民,為打赤腳的超級運動員,非常善於跑步,但作者訪問他們之
後發現大部分的人說他們不跑步,肚子大的體重過重的比比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非常會跑。
通常是有需要時才會跑,像是追山羊,通常是勞動之類的日常生活工作會讓他們平均每日走16公里。

另一個常被拿出來研究的是尚坦尼亞的哈扎人,因為他們居住的地方較為與世隔絕因此常被拿來做研究對象。
哈扎人除了工作之外沒事就會一直坐著,也是必要的時候才會做活動,演化來說好像可以說是除了日常生活勞動之外,
才需要一直運動,更有研究指出現代人只要每天走路一到兩個小時,身體的活動量就會與這些狩獵者相同。
看來除了特別去運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生活而動起來也很重要。

以體重82公斤的的美國成年男性來說,如果每天不動的熱量就要消耗1700大卡,
稱之為安靜代謝率,但更有研究指出如果都不動安靜代謝率其實是會下降的,
大約24周後基礎代謝率與安靜代謝率會下降40%左右,看起來安靜代謝率是會改變的,
身體機能活動的能量消耗會變少,身體提供能量的三大部位 大腦 肝臟 肌肉,
每呼吸五次一次給大腦 一次給肝臟 一次給肌肉 最後兩次才是給其它部分。

以熱量有限時,演化會讓次要的身體能量會轉給其它的活動,或是盡可能不活動,剛剛好,因為繁衍與身體運作更為重要,
但在台灣應該已經比較沒有這個問題了。

這本書講解了非常多怎麼動的研究,什麼病可以怎麼動,只要做心肺運動不做重訓,或是只做重訓不做有氧運動的後果是什麼。
推薦給大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