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的身體動作模式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人體有許多關節,也分門別類有許多不同的形狀。

關節會垂直將身體結合在一起,這一切彷彿是機械性的結構般。

要傳遞力量必須將垂直的力線穿過關節,而我們以身體中線切一條線,

從前到後是我們的矢狀面,身體側面中線切一條線是我們的冠狀面,

而從身體橫切一條線則為我們的水平面。


各個不同的平面讓關節產生不一樣的動作。

而骨骼本身是不會移動的,因此必須倚靠身體的肌肉收縮與拉長控制關節與釋放能量來產生動作,

並讓身體保持穩定與平衡。

在解剖列車上則被簡化成一條條連接起來的線,

而靠近關節處則形成了車站,力量在這些車站間來來回回,

單關節肌 雙關節肌與多關節肌所控制的關節,

讓列車可以有時快有時慢的控制身體,

多條肌肉的控制會讓身體 傾斜  旋轉 側彎 產生各種動作,

而列車出軌的時候身體就會控制不佳。


以⼈體基礎動作模式動作分析 上肢下肢 以及軀幹 來看,

主要可以分成 :推 拉 蹲 前彎 推 拉 扭轉 與行走等.. 這幾種動作模式,

並且可以根據不同角度與動作模式來看可能會產生的問題,

也因為可以把動作拆解成這幾類問題,因此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式來設計動作。


而人類特有的基礎功能模式,

像是投擲 揮擊 雙腳跑步等..

更是讓我們與一般動作產生演化上產生了差異性。


以下肢的股骨大轉子上的肌肉來說,相當於上肢的旋轉肌群。

從上到下約略有六至七條肌肉以各種不同的長短 深淺 角度與方向抓住大轉子,

較深層的肌肉用力穩定之後,可以讓更外側淺層的臀大中小肌去做出髖關節外轉 外展 伸直等動作。


髖關節外轉的力量會大於內轉,大腿內外側的肌肉會相互拮抗,一方縮短一方就變長,

因此臀部肌肉如果出了問題,有時必須要去找尋內收肌群是否也無法正常產生動作,

以下肢的動作來看,髖關節轉動帶動大腿,而大腿帶動小腿,小腿又帶動足踝,

內外移動加上旋轉來產生各種不同的動作。


因此在訓練上我們熟悉了各種關節動作,

以及肌肉的各種起點與終點與方向會產生什麼動作,

再依據各種平面去考量變數後,

就可以設計出各式各樣在意識狀態下可控的動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