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對停經後的女性有輕微的膝關節炎的效應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運動對停經後的女性有輕微的膝關節炎的效應
漸進式高衝擊的運動,
對於停經婦女有輕微退化性關節炎者的幫助。
研究目的是利用核磁共振影像去觀察運動對於停經後婦女,
輕微髕骨股骨退化性關節炎的髕骨軟骨效益。

一組是有監督下逐漸增加衝擊的運動,一週三次,每次55分鐘,運動維持一年。
一組是沒有肌力訓練但有做伸展。
在這些前提之下,監測膠原蛋白的完整性(collagen integrity)、
膠原蛋白的排列(collagen orientation)和組織的含水量(tissue hydration)
腿部肌肉力量、爆發力、有氧能力和相關量表。

運動的內容為:

有氧和階梯有氧運動每兩週交換一次。
三個月後逐漸增加強度,有氧運動的海綿墊從5公分逐漸增加到20公分,
階梯有氧的高度從10公分逐漸增加到20公分,
過程中膝蓋彎曲的角度在70到5度之間,所以沒有做出深蹲的動作。
這也代股四頭肌並沒有拉到最長,髕骨在身體的前方主要由四頭肌與髕骨腱控制會直接影響髕骨。

研究結果為:在一年之後影像有改變,
但影像上的改變不知道代表什麼意義。
力量和有氧能力運動組改善4%,
相關量表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代表有運動都可以改善關節炎。
如果在非停經婦女效果應該更好。

為何選用髕骨軟骨當作指標?

膝關節退化主要特徵是透明軟骨減少和退化。
膝關節分成三個部分,內外側的脛骨股骨關節,還有髕骨股骨組成。髕骨股骨的生物力學特性,
對承重的反應和脛骨股骨區不太一樣。而且對於輕度膝關節退化的族群中,
臏骨股骨的影像和症狀都會比脛骨股骨關節還要更明顯。
研究發現規律運動可以改善軟骨型態,還有生物力學,並且改善疼痛。

結果

 

運動組的軟骨品質改善,不論是內側或者是外側的臏骨股骨區域,但外側的深淺層改善更明顯。
結論
漸進式高衝擊的運動,對於停經婦女有輕微退化性關節炎者,透過密集的運動能夠產生足夠的刺激,對於髕骨軟骨狀況和身體功能有正面回饋。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668399/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