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8 日
最近非常忙碌,實體的大掃除把東西一一歸位與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最麻煩的其實是要把東西全部拿出來,
根據每個品項去做分類,分類完畢後再把不必要的東西送人或者是回收,再把東西一一歸位。
這樣以後在找尋我們需要的東西時就會非常快速,整體環境看起來也會非常清爽,
過程中其實有點累,要先思考要擺在那裡做重複性的工作,接著再一直搬運與收到垃圾袋,
過程中如果不滿意或者擺的不好看又必須要重來,可說是打掃禪呀。
在生活思考上我們也很需要這類的流程,先分類然後清理留下我們要的東西,本書也是採取此類似的過程。
1.先把捨棄腦子的垃圾:想當然耳要先知道什麼是腦子的垃圾。
2.整理有用的資訊:大腦斷捨離。
3.有效的傳達:這個是要給誰知道的,要如何說。
作者也說擅長整理想法的人有兩個特點:
1.活用工具,必須要把想法寫下來,從外界輸入再用自己的方法輸出,
這部分我個人是使用Evernote如果你想使用筆記本也行。
2.幫想法分類,有系統的整理稱之為「框架」。
Evernote是看的見的工具而框架為看不見的工具,作者推薦使用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假設是要分析健身房的話:健身房的優點是離我家近場地大,缺點是每個月必須繳交會員費無法單次,
機會:去健身房可以讓身體健康,改頭換面,威脅:不熟悉器械的狀況下容易受傷之類的。
整理想法之後就不容易卡住,而且比較容易從整理找答案。
擅長整理想法的人可以知道自己知道與不知道的事情,這個社會其實充滿了「假裝自己會以及假裝自己知道的人],
這部分要小心,高的執行力與專注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世界上有兩種知識一種是自己覺得知道但是無法說明的知識,另外一種是覺得自己知道而且可以跟別人說明的知識。
因此要與別人說明與教學,自己認為懂不一定能夠化作教學的方法。
以上講了這麼多那麼我們要重視的價值是什麼呢?
你覺得重要的就有價值。
價值可分為目的價值與手段價值,追求心靈平靜算是目的價值。
而我想去高雄,高鐵是我去的工具,因此算是手段價值。
另外大家都喜歡有邏輯吧!有邏輯的人具有什麼特徵呢?
1.與人對話或者做事情時會讓彼此的前提一致。
2.以目標為中心思考,想法雜亂整理不出來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要幹嗎?
3.以對方的程度說明進而使對方接受,同一套方法可以使用不同難易度做說明才是高手呀!
大家應該也聽過這麼一段話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未能向六歲小孩說明就代表你未能理解。
最後跟大家分享熟悉技能的四個階段,
階段1:無意識的無能 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階段2:有意識的無能 知道東西但不知道如何用
階段3:有意識的有能 學會東西必須要一個個試才能熟悉
階段4:跟開車一樣 不用特別注意就會開
如果以學習肌動學來說,應該會有五個階段(對我來說)
剛開始不知道肌肉跟骨骼是什麼東西(階段1),後來知道肌動學但不知道怎麼去用(階段2),
然後一條條背起點 終點 功能,感覺很累(階段3)。
最後階段熟悉肌動學可以一次看很多條肌肉(階段4)。
不刻意去講肌肉與骨頭進入形態與感覺(階段5)。
—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