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8 月 31 日
通常可以分成三大模式:
1.脛距關節活動有問題或受限:
有可能是小腿骨內轉有問題,距骨往後滑動卡住,距下關節 橫跗關節 過度外翻,橫跗關節 過度外翻,足底絞盤機制,第一蹠趾關節 問題等等。
—
2.距下關節外翻問題或者受限:
有可能是小腿骨內轉有問題,橫跗關節過度外展,橫跗關節外翻受限,第一蹠趾關節 問題,阿基里斯腱附近的軟組織滑動受限,腓骨肌有問題等..
—
3.脛後肌失能:
有可能是脛距關節活動有問題或受限,距下關節過度外翻,橫跗關節 過度外翻,橫跗關節 過度外展。足部的橫弓過度下沉(可以考量載距突)。
—
可分為關節滑動問題,肌肉控制問題兩大部分。
—
第三點會受到第一點的影響,而影響的因素除結構問題之外,必須先解決幾個問題,像是距骨的滑動問題,小腿骨的的內轉,而橫跗關節的問題又都會受到跟骨 距骨 舟狀骨 骰骨的影響,因此跟骨與距骨的連動就非常關鍵,而影響這些關節的問題來自於肌肉的控制跟關節的排列,其中又以脛後肌 脛前肌 腓骨肌的控制最為重要。
—
通常思路為先解開滑動有問題的關節,使客戶知道什麼是排列良好的關節,讓本體感覺變好之後可以做肌肉的放鬆與訓練。
—
如果對於足踝問題有興趣的粉絲,
可以報名10月分陳冠文物理治療博士的課程。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