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1 年 2 月 15 日
過年期間看了本非常有趣的書,作者是一位調整過50萬人次以上的整復師,日本的柔道整復師是有國家執照的,可以對病患施行骨骼、關節、軟組織損傷施予柔道整復術,比物理治療師還潮!
如果有在追日本漫畫穴界風雲的話,主角因為小時候媽媽跟著黑道跑了,因此長期看北斗神拳研究穴道到長大,擁有四張執照的故事,其中主角就有一張整復師的執照,台灣拜健保所賜,能夠幾十年看這麼多人的強者也不在少數,通常也能夠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理論,並先行於後面的科學研究,事後證明往往做的是對的只是缺乏現代化的名詞與解釋。
本書作者也是一樣,採用自己發展的方法,但很可惜的是如果作者可以去詳加研讀肌動學的話,應該可以讓這套理論更加完善,也能夠用更好的邏輯解釋給大家知道。
作者提出了人體有四種基本姿勢,是以脊椎的形狀來分類的 ,大致上是以「muscle testing and function with posture and pain」這本書提出的四種站立姿勢發展出四種作者認為的動態姿勢,分別為1.脊椎後彎前彎姿勢對應到作者說的A1姿勢,2.平背姿勢對應到作者說的A2姿勢,3.軍人類型姿勢對應到作者說的B1姿勢,4.後彎平坦姿勢對應到作者說的B2姿勢。
以上為軀幹站立的部份,而在頭部的方面作者認為有兩個平面保持了頭部的穩定,這兩各平面都通過了顳顎關節,其中的甘伯氏平面作者又稱平行平面從顳顎關節連接到鼻骨的正中頂部,另一個法蘭克福平面作者又稱之為交叉平面,從顳顎關節連結到梨狀孔,這兩個平面穩定的好,作者認為對於人類因演化從爬行到站立的大腦穩定很有幫助。
簡單來說作者認為以腳掌為例,從中間畫一個十字,前面腳掌部份就是A,後面的腳跟就是B,以內外來看,中間切一半內側到腳跟就是1,中間切一半外側到腳跟就是2,因此如果以順時針分成四部份,就是A1 B1 B2 A2。
作者也提出了三/五基準點理論,也就是利用四種基本姿勢,去找到五個基準點,至少要有三個基準點產生的動力線,才能讓「軸心」發揮功能,達到最大運動效能。
這五個基準點分別為:C7 T1 ,T12 L1 ,髖關節薦椎,膝蓋,足底。
作者也在本書舉例幾十種以上的運動該如何去作,我以跑步來舉例:作者認為A1型跑步時,要以膝蓋與心窩往前移動的方式跑步,A2的人以膝蓋與T12同時向前移動的方式跑步,B1的人要以腳跟跟髖關節往後拉再往前踢,B2的人要以後腳跟向前踢的方式向前跑。
總之這是一本神奇的書,如果您有興趣可以買來看看。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216?loc=P_0005_001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