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臂神經叢損傷(BPI)

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8 月 31 日

簡介


臂神經叢損傷(Brachial Plexus Injury, BPI)是一種嚴重且複雜的神經損傷,影響肩部、手臂和手部的運動和感覺功能。

臂神經叢是由位於頸部和胸部的脊神經根(C5至T1)組成的一個神經網絡,負責將大腦的指令傳遞到上肢各部分,並從這些部位傳回感覺信號。

臂神經叢損傷通常由外力作用導致,可能包括拉伸、壓迫、撕裂或創傷等形式。這些損傷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段,

但在新生兒中的產科臂神經叢損傷(Obstetric Brachial Plexus Injury, OBPI)尤為常見。

臂神經叢損傷對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深遠影響,可能導致上肢功能受限、無力、甚至癱瘓。儘管如此,通過早期診斷、綜合治療及持續復健,許多患者可以恢復部分或大部分功能。

本文將深入探討臂神經叢損傷的發生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方法、治療選擇、復健計劃以及長期預後,旨在為臨床醫生、物理治療師以及患者家屬提供全面的知識背景和實踐指導。



解剖學背景:臂神經叢的結構與功能

要理解臂神經叢損傷的影響,首先需要了解臂神經叢的結構和功能。臂神經叢由C5、C6、C7、C8和T1五個脊神經根構成,

這些神經根首先在頸部形成三個主幹:上幹(C5-C6)、中幹(C7)和下幹(C8-T1)。這些主幹進一步分為前、後兩個分支,

並在肩部附近匯合形成三個神經束:外側束、後側束和內側束。這些神經束最終分支為多條主要的周邊神經,如正中神經、尺神經、橈神經等,負責支配肩膀、手臂、前臂和手的運動及感覺功能。

臂神經叢的複雜結構意味著其任何部分受損都可能導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根據受損的神經根或分支,臨床表現也會有所不同。

例如,C5-C6損傷常見於Erb氏麻痹,主要影響肩部外展和肘部屈曲,而C8-T1損傷則與Klumpke氏麻痹相關,影響手部運動。


臂神經叢損傷的發生原因與風險因素


臂神經叢損傷的病因多種多樣,可以分為兩大類:產科相關原因和創傷性原因。

產科臂神經叢損傷(OBPI)

OBPI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臂神經叢損傷形式,通常發生在分娩過程中。

當嬰兒的肩膀卡在產道中,特別是肩難產時,產科醫生可能需要施加額外的力來幫助分娩,這會導致臂神經叢受到過度拉伸或撕裂。

根據統計,每1000名新生兒中約有0.4至4.6名會發生OBPI,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例會伴隨肩部功能障礙。


OBPI的風險因素包括:

  • 胎兒過大(巨嬰症):當胎兒的體重超過4公斤時,分娩過程中肩難產的風險顯著增加。
  • 母體過重或妊娠糖尿病:這些狀況會增加巨嬰症的風險,從而增加OBPI的可能性。
  • 產道狹窄或骨盆畸形:這些解剖學問題會使分娩過程更具挑戰性,增加臂神經叢損傷的風險。
  • 使用產科器械:如產鉗或真空吸引器輔助分娩,可能增加臂神經叢損傷的風險。
  1. 創傷性臂神經叢損傷

    創傷性臂神經叢損傷主要見於兒童和成人,通常由意外事故、運動傷害或暴力事件引起。常見的創傷性原因包括:

  • 交通事故:車禍常見於成人和青少年,特別是在摩托車事故中,臂神經叢因肩膀的強烈拉扯或撞擊而受損。
  • 跌倒或高處墜落:兒童在玩耍或運動時從高處墜落,可能導致臂神經叢的牽拉或撕裂。
  • 運動傷害:參與接觸性運動,如橄欖球、摔跤和體操的運動員,由於激烈的身體接觸和高風險動作,容易發生臂神經叢損傷。

 


臨床表現:BPI的症狀與體徵

臂神經叢損傷的症狀取決於損傷的程度、受累神經的範圍以及患者的年齡。臨床表現可以從輕微的無力和感覺異常到嚴重的肢體癱瘓不等。

1. 輕度損傷

  • 神經失用(Neuropraxia):這是最輕微的神經損傷形式,通常是由輕度的拉伸或壓迫引起。患者可能會感到手臂的灼熱感或刺痛感,伴隨著短暫的無力和感覺異常。這些症狀通常在數天至數週內自發恢復。
  1. 中度損傷
  • 軸索中斷(Axonotmesis):當神經纖維的軸索受到損傷但神經鞘保持完整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無力、感覺喪失和肌肉萎縮。這種損傷的恢復時間較長,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
  1. 重度損傷
  • 神經斷裂(Neurotmesis):這是最嚴重的神經損傷形式,當神經纖維和神經鞘完全斷裂時,會導致患側肢體的完全癱瘓和持久的感覺喪失。這類損傷通常需要手術修復,並且即使手術成功,功能恢復也可能有限。
  1. 具體臨床表現
  • Erb氏麻痹(Erb’s Palsy):這是最常見的臂神經叢損傷形式,主要影響C5-C6神經根,導致肩部外展和肘部屈曲無力。典型的症狀包括手臂無法外展、肘部無力、感覺減退以及手掌朝內的“服務生姿勢”(Waiter’s Tip)。
  • Klumpke氏麻痹(Klumpke’s Palsy):這種損傷主要影響C8-T1神經根,導致手部的屈肌和指肌無力。患者可能會出現“爪形手”(Claw Hand)姿勢,伴隨手指屈曲和感覺喪失。
  • 全臂型麻痹(Global Palsy):這是最嚴重的形式,影響所有五個神經根(C5-T1),導致整個手臂的癱瘓。患者可能無法移動肩膀、肘部或手部,並且常常伴有Horner’s症候群(交感神經受損引起的瞳孔縮小和眼瞼下垂)。

 

診斷方法

Narakas分類系統的應用

Narakas分類系統是評估兒童臂神經叢損傷嚴重程度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臨床醫生預測患者的康復潛力,並制定相應的治療計劃。該系統根據神經受累的範圍和相關症狀將損傷分為四組:

  1. Narakas I:主要影響C5-C6神經根,導致肩部外展和肘部屈曲無力。這是最輕微的損傷類型,通常預後良好,多數兒童能自發恢復。
  2. Narakas II:影響C5-C7神經根,涉及肩部、肘部和腕部運動。預後稍差於Narakas I組,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多數兒童仍能獲得良好的功能恢復。
  3. Narakas III:影響C5-T1神經根,導致更廣泛的麻痺,影響整個手臂。這組患者的預後相對較差,通常需要手術介入來改善結果。
  4. Narakas IV:影響C5-T1神經根,伴有霍納氏症候群,表示神經損傷嚴重。這組患者預後最差,即使進行了手術和復健治療,也可能出現嚴重的長期功能缺陷。


臂神經叢損傷的診斷通常基於詳細的病史詢問、臨床體格檢查和輔助影像學檢查。

1. 病史與臨床檢查

臨床醫生首先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特別是損傷的方式、時間點以及隨後出現的症狀。隨後進行的體格檢查包括:

  • 肌肉力量測試:評估上肢各肌群的力量,以判斷哪些神經可能受損。
  • 感覺測試:測試患者對觸覺、痛覺和溫度的反應,幫助定位損傷部位。
  • 反射測試:檢查上肢的肌腱反射,以評估神經功能的完整性。
  1.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是診斷臂神經叢損傷的重要輔助工具,常用的方法包括:

  • 磁共振成像(MRI):MRI能夠詳細顯示臂神經叢的解剖結構和潛在損傷,包括神經根的撕裂或壓迫情況。
  • 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NCS)和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 EMG):這些檢查能夠評估神經傳導速度和肌肉的電活動,有助於確定神經損傷的程度和範圍。
  • 超聲波檢查:超聲波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能夠快速評估神經的結構和功能變化,特別是在兒童中使用廣泛。
  1. 神經電生理學檢查

    神經電生理學檢查包括NCS和EMG,用於評估神經傳導速度和肌肉電活動,這對於確定神經損傷的範圍和嚴重程度非常有價值。


治療方法


臂神經叢損傷的治療策略因損傷的嚴重程度而異,通常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介入兩大類。

1. 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通常是輕度至中度損傷的首選,目標是通過促進神經的自然恢復來改善運動和感覺功能。

  • 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這些治療方法旨在通過專業的運動訓練增強受影響肢體的力量、靈活性和運動範圍。常見的治療技術包括被動和主動拉伸運動、肌肉強化訓練、協調性訓練以及專門的活動練習,以幫助患者恢復功能。
  • 按摩:在某些地區被用作輔助治療方法,旨在緩解慢性神經痛並促進血液循環。雖然推拿療法在某些案例中顯示出潛在的好處,但其效果尚需進一步的研究和臨床試驗來確認。
  1. 手術介入

    對於嚴重的神經損傷,尤其是神經根撕脫或完全斷裂的病例,手術介入可能是必要的。

  • 神經轉移手術:神經轉移手術是一種常見的手術方法,適用於肩部外展功能嚴重受限的患者。這類手術將健康的神經分支移植到受損的神經部位,以恢復運動功能。例如,橈神經至腋神經的轉移手術已經顯示出顯著的效果。
  • 肌腱轉移手術:對於伴隨肩部畸形的患者,特別是OBPI患者,肌腱轉移手術(如背闊肌或大圓肌轉移)可以幫助恢復肩部外展和外旋功能。研究表明,大圓肌轉移在改善肩部外展和外旋方面效果更佳,這使其成為矯正肩部畸形的有效選擇。
  1. 復健的重要性與策略

    復健是臂神經叢損傷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在術前還是術後,復健都能顯著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復。復健計劃通常根據患者的個體需求和損傷程度進行量身定制。

    1.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是復健中的核心組成部分,旨在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靈活性和促進神經恢復。常見的運動療法包括:

  • 拉伸運動:拉伸運動有助於維持或改善關節的運動範圍,減少關節僵硬的風險。
  • 增強運動:這些運動旨在增強受影響肌群的力量,特別是肩膀、手臂和手部的肌肉,以恢復正常的運動功能。
  • 協調性訓練:協調性訓練有助於恢復上肢的正常運動模式,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
  1. 感覺訓練

    感覺訓練旨在恢復患者對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幫助患者重新適應日常活動。這些訓練通常包括觸覺、痛覺和溫度感知的刺激訓練,幫助患者恢復手部的感覺功能。

    3. 神經電磁刺激

    神經電磁刺激是一種輔助療法,通過電刺激促進神經再生和肌肉收縮,有助於恢復肢體功能。這種技術特別適用於那些神經恢復較慢的患者,能夠促進神經的再生和功能恢復。

    4. 水療與光療

    雖然水療和光療在某些情況下也被使用,但其效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水療能夠提供一個無重力的環境,幫助患者在無壓力的情況下進行運動,從而減少疼痛並促進恢復。光療則主要用於減少炎症和促進組織修復。

    長期預後與生活質量

    臂神經叢損傷的長期預後取決於損傷的類型、嚴重程度、治療的及時性以及康復過程的持續性。一般而言,輕度的神經拉伸損傷,如神經失用,預後較好,多數患者能夠自發恢復,且無需進行手術干預。相反,神經根撕脫或完全斷裂的患者,即使進行了手術修復,功能恢復也可能有限。

    研究顯示,臂神經叢損傷患者的長期生活質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

  • 功能恢復的程度:能否恢復基本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對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有著直接影響。
  • 肩關節畸形的管理:肩關節畸形是臂神經叢損傷患者常見的長期問題,可能影響肩部的正常運動模式,並導致進一步的功能障礙。
  • 心理與社會影響:持續的功能障礙可能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產生負面影響,這需要家屬和醫療團隊的支持與關注。

 

結論

臂神經叢損傷在兒童和成人中都是一種嚴重的醫學問題,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具有重大影響。

早期診斷、及時的手術介入和持續的復健是改善預後的關鍵。Narakas分類系統為臨床醫生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工具,幫助預測患者的康復潛力,制定針對性的治療計劃。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針對臂神經叢損傷的綜合治療方法將不斷完善,進一步改善兒童和成人患者的長期預後。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