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0 年 2 月 18 日
「腹內壓失衡以自己為例」
這2周都有消化不良,
甚至於吃飽想吐的狀況發生。
今天才知道是腹內壓失調。
而左腳踝一直有腫漲以及腳肌腱痛,跟骨距骨卡住滑動有問題,時間也差不多2周。
昨晚用按摩球按摩腳踝附近早上起來有消腫。但在走去買咖啡的路上發現整個左腳柔軟度變的很差,有種假性長短腳的感覺,左腳短而右腳長。
右腳的活動度則還不錯,
照經驗這樣下去體重一直壓在左腳,
一定發炎踝關節會負擔很大,
必需來仔細解決這個問題了。
請同事幫我檢查,他認為我有輕微椎間盤突出,以及薦椎及腰椎交界處附近,軟組織張力太強。
首先把調整器放在腰椎第四-五節附近,利用身體的重量,自體調整兩邊脊椎。
接下來躺著,
膝關節及髖關節都擺90度把足底放在牆上。
練習吐氣的時候,左邊的骨盆底肌肉一直感受不到張力,與右邊明顯的感覺差很多。
接著開始手指鬆弛前鋸肌以及腹內外斜肌及一部份的髂肌,這真的很痛。
我自己則拿兩隻thragun 加強放鬆以上部位。
因為我的體感不錯,
此時感受到吐氣變正常,
腹內壓也正常了。
而沿著前鋸肌往上到肩膀、
臉部都感覺放鬆掉。
看鏡子變成左眼變大,右眼變小。
也馬上有想上廁所的感覺。
今天也跑了好幾次廁所。
目前因爲肌肉張力整體結構長度改變的關係,右腳反而覺得是變短,
這應該需要一天的時間調整。
我的結論:
1.只看單一關節或肌肉沒有用,
必需去找到相關連的筋膜線或三個關節都看。
2.有問題先找核心,或往內找。壓力會從外到內或從內到外,兩個都有也可能。
3.自己很難幫自己調整,找專業的吧。
連我也無法太完整自我放鬆及檢查。
治療師本身自己問題最多。
4.命只有一條,一周七天都上班身體在抗議了。要好好休息。
5.年輕時覺得什麼都懂,原來才剛學會走。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