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最後更新於 2024 年 2 月 19 日
在「靈活如豹」這本書中,
有提到一個測試脊椎中立位置的方法。
稱之為『雙手規則。』
我們利用一隻手的大姆指,
指在胸骨的劍突上,掌心朝下。
另一隻手大拇指點在骨盆的恥骨,
讓兩隻手掌平行。
如果做動作。
例如跑步 走路 等等….,偏離了姿勢,
而手的高低位置改變。
雙手距離變短就代表前傾,圓肩。
雙手距離變長代表過度伸直。
其實這個方法不但可以自己做,
也可以幫你家小朋友測試一下。
這個擺位的方法,
我在Dr.Kathy Dooley的Immaculate Dissection核心課程,
就有得到差不多的答案。
正確的脊椎中立姿勢是,
嘴巴部分:舌頂上顎,放在上排牙齒後面然後嘴巴閉上。
很多人是嘴巴帶矯正器,這就有點本末導致了。
『站立時腳在地上扭緊。』
很多人在站立時並沒辦法站得很好。
常常會有跟骨外翻或者是拇指外翻的情形。
因此把膝蓋到腳的部分扭緊,並把臀部收緊。
讓骨盆可以處在中立位置。
這樣會產生比較好的力矩,來穩定髖部。
踩地的動作會變好。
而在我們的核心部分。
把肋廓與骨盆上下對齊,耳朵對齊肩膀,
啟動軀幹的肌肉來穩定姿勢。
並且可以把肩膀打開,
而不是錯誤的把肩膀往後夾。
肩膀往後夾不代表胸椎有正確出力。
吸氣的時候,我們的橫膈肌會往下。
吐氣的時候,把肋廓往下沉。
然後利用你的腹部出力吐氣。
吹氣球是個不錯的訓練方法。
這個時候全身就會對齊,
並且有個初步的穩定姿勢。
學習任何新動作,都一定是痛苦的。
新的活動度一定伴隨新的痠痛。
但我們不可能整天夾住臀肌。
因此需要長期站立時,可以把腳放在板凳,
或把屁股靠在椅子上。
並且能夠常常變換姿勢,
如果你有運動習慣應該沒辦法一直坐著。
因為那樣會讓你身體不舒服。
身體脊椎的排列如果不正確。
四肢的關節、身體動作控制,
或者是活動度出了問題,
再怎麼調整都無法完全的解決。
沒穩定的脊椎會讓動作幅度降低。
(限制活動度)。
很多人解決這個問題是放鬆腿後肌,
但這個方法無法改善力學及減緩背痛。
無腦的放鬆,不會讓身體產生多大的改變,
而亂拉筋也不會比較好。
神經長度是固定的,如果彎曲脊椎,
中樞的神經根又加上負重(利如扛槓),
大腦會自己產生保護身體的機制,
而緊縮肌肉,
限制關節動作的模式。
所以我非常不喜歡用憋氣去做動作。
很多肌肉僵硬的狀況,
只是大腦在保護神經系統而已。
這與我之前去上疼痛科學的結論不謀而合。
靈活如豹這本書真的不錯,可以買一本來看看。
雖然幾年前就看過英文版,但中文還是比較有感覺。

線上預約系統
目前服務台北市 新竹市